|
|
|
创新“助推器”谁来添动力 |
时间:2012/3/5 10:13:52 浏览:1798次
|
一套科研设备,可以帮助同行业中小企业突破共性技术瓶颈;一支科研队伍,可以解决众多中小企业的技术难题。目前,我省11个设区市及具有特色产业的县(市、区)均建起这样的科技创新平台。它们作为一种非盈利性的科技服务中介,以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产品检测等服务。目前,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100多家。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中心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技术创新“助推器”的作用还不够明显,迫切需要加燃料添动力。 生产中共性技术可解,前瞻性产业创新难求 “这几年生产力促进中心给了我们很多技术支持,环保型羊皮鞣制技术就是他们研发的。”2月24日,在辛集市圣马皮革有限公司的车间,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公司技术员赵展。“我解决生产中的小问题还行,但一些投入大、复杂的问题就只能向生产力促进中心求助了。” “这一技术解决了皮革企业的共性生产难题,这也是我们设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初衷。”辛集市科技局副局长赵松岩告诉记者,过去,皮革业基本都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生产,技术要求不高。如今要发展,科技创新成了重要因素,然而辛集皮革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多数没有专业设计研发人员和研发设备。为了给这些企业提供技术后盾,科技局联合鑫港公司成立了辛集市皮革生产力促进中心。 “我们不仅免费帮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还可以按照企业需求研发新产品。”辛集市皮革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人李春阳说,目前辛集市大多数皮革企业都接受过他们的服务,无极等附近县市的企业也曾来此求助。 记者在邢台、石家庄、衡水、沧州等地采访发现,像辛集这样,黄骅的模具逆向工程技术、高邑的建筑陶瓷辊道窑尾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术等的开发示范,也都是当地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发挥作用。 然而,记者也看到一些地方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并没有像样的技术队伍和研发力量。“他们其实就挂了块牌子,并没有开展什么工作。”一家企业这样表述该县的生产力促进中心。还有一些县的生产力促进中心设备简陋,可能连一个中等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都不及。 即使是一些发展较好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也存在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情况。“实验设备应该及时更新,要满足企业做高端产品研发的需要。”辛集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说,一项技术攻关需要一种印花机,但由于资金问题生产力中心迟迟不能配上,影响了技术研发。高邑一家企业负责人希望:“现在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优势,必须要研发出产业领先的产品。作为研发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研发方向应该更具有前瞻性,为企业转型升级、向高端迈进发挥引领作用。” 投入不足是瓶颈,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是关键 “没有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我们怎么能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一位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认为,投入不足是制约生产力促进中心发挥作用的关键。作为公益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生产力促进中心不能完全靠市场化运作,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让其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创新源头和技术后盾。 据了解,国家科技部曾专门出台意见,要求各地通过设立“生产力促进中心专项”等措施,加大对生产力中心的投入力度。“我们县科技局人员一直是有减无增,去年还是7个人,到今年减到5个,只有不多的办公经费,并没有专门的研发扶持经费,怎么加大支持力度?”石家庄某县的情况在全省范围并非少数,记者发现,一些基层科技部门被“边缘化”,无力对生产力促进中心予以支持。 “除了政府投入不足外,一些生产力促进中心还缺乏良性运行机制。”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王晓凤博士表示,应该向一些先进省份学习,积极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体制、机制创新,建起高效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调动中心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中心的服务能力。 “我们有些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有什么干什么,什么都能干却什么都干不精。”王晓凤认为,应该让生产力促进中心向规范化、专业化转变,使每个中心都有自己的拳头服务项目。生产力促进中心应充分发挥在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机构、科研机构等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整合社会创新资源,为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
上一篇:
安平丝网 创新驱动迈向高端 下一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将获国家资金支持 |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