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新的智能技术与新型的农业装备,如今无人机在植保领域的应用可谓愈发广泛和深化。不管是田间还是地头,凭借高效、灵活、便捷、低廉的优势,其都展现出了独特的的显著价值。短短几年间,无人机已经成为推动农业转型的关键所在,发展态势令人惊叹。不过,作为新兴产业,无人机在植保领域的发展还是面临一定困难。受各种因素影响,未来无人机的成熟发展仍需攻坚克难!
植保无人机成新宠
众所周知,我国是拥有着20亿亩良田的农业大国,每年对于农业植保的需求十分强劲。一直以来,包括播种、洒药、除虫、监管、采摘等环节在内,生产作业基本都依赖于传统人力和部分机械化农具。但近年来,伴随着人口红利的快速消散、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减少,以及人们对于农业生产提出进一步要求,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弊端与不足开始逐渐显现,农业需求与供应间的矛盾也加速爆发。
在此背景下,为解决不断出现的各种弊病和矛盾,农业植保发展急需新的生产方式来维持,传统农业转型也急需新的装备技术来支撑,这使得无人机日益成为植保“新宠”。对于传统农业生产来说,无人机具备灵活高效、便捷操作和成本低廉等优势,作用于农业耕、种、管、收等环节,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效率,而且还能减少人力依赖和成本,能够有效推动农业智能化、信息化的升级。
2012年,伴随着大疆、极飞等一批无人机企业的崛起,入局农业植保领域的玩家也是越来多,市场发展与竞争愈发激烈。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已经突破5.5万架,无人机植保从业人员接近40万人,同时无人机作业面积超过8.5亿亩次,服务覆盖东北、新疆、江苏、河南等多个主要农业聚集区。目前,植保无人机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发展潜力正不断释放。
业内专家分析,未来在民用无人机加速发展,工业级无人机进一步壮大的情况下,作为无人机应用的主要市场之一,我国植保无人机在数量、种类、应用和规模上还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其中预计到2020年,国内植保无人机数量将达到10万架,品种将超200个,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从业人员也将来到50万人。总而言之,伴随着技术、政策、市场三方面的利好,发展将迈入高速阶段。
盈利难题有待解决
不过,尽管无人机是广受各方看好的“潜力股”,但其在农业植保方面的发展还是面临一定的困难。作为新兴产业,无人机在植保领域的应用毕竟才刚起步,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和瓶颈限制,要想实现盈利还太过艰难。目前,不少植保无人机厂商都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大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却只是“单纯投入没有回报”,这使得行业表象很火热,里面却入不敷出、苦不堪言。
那么,对于仍处于生存边缘的企业们来说,要如何才能解决盈利难的问题呢?
智能制造网认为,首先企业们要逃离出价格比拼的漩涡。行业处于探索初期,很多企业盈利心切,都有开启价格战的趋势。一架几十万的植保机降至几万块,虽然便宜了消费者,但却伤了所有企业和行业。而行业的稳定、健康和进步才是实现企业盈利的基础,因此对于企业们来说,要想实现快速盈利,首先应该把目光从价格比拼上转移开来,将重点聚焦于产品本身性价比和行业规范方面。
其次企业们要积极利用政府的补贴红利。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对于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已经给予了多次红利支持,例如去年5月湖北就下发了千万左右的定额补贴。为促进产业成熟,国家高度重视植保无人机技术、人才和资金补强,这对于众多无人机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机遇。在此机遇下,企业们需要积极利用政府红利,加快强大自身实力,只要解决了产品与资金问题,盈利是迟早的事。
除此以外,植保无人机的快速盈利,还离不开企业加强产品宣传、加快人才配养、加速服务完善。加强产品宣传是提升无人机渗透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其能推动无人机销量上升。而加快人才培养和加速服务完善都是打通无人机前后市场的关键环节,只有产业链更加完善、市场一齐打通,才能走向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