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演讲环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徐华做了《互联网+时代,对机器人教育的几点思考》,徐教授结合当下我国机器人教育实际,对机器人教育的定位和布局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很多观点颇有创见。
OFweek机器人网讯:2013年谷歌一口气收购了包括Schaft、Industrial Perception等九家机器人公司,涵盖工业、服务、民用应急等领域。谷歌的动作掀起了全球范围内对于机器人研发的热潮,机器人教育成为众多国家的国家战略。很多专家预言机器人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之一,环顾我国当下的机器人教育公司:进入布局者众多,绝对实力者还未出现。 作为未来教育的下一个风口之一,智能机器人产品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应该如何发展布局?如何发展中国的机器人教育?1月26日由硅谷机器人教育品牌ROBOTERRA主办、哥伦比亚大学及斯坦福大学校友联合发起的“2016机器人教育国际峰会”(Robotics Education Global Summit2016)在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举行。 在演讲环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徐华做了《互联网+时代,对机器人教育的几点思考》,徐教授结合当下我国机器人教育实际,对机器人教育的定位和布局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很多观点颇有创见。 我国当下的“山寨”机器人产品 国际上谈到机器人产品一般都指智能机器人。相对于只具备一般编程能力和操作功能的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具有环境感知、运动和思考等能力。如仿人形的机器人就是从一般机器人向智能机器人过渡的一个典型代表。仿人形的机器人现在逐步能够跟人实现交互、简单的对话。 机器人智能性的最核心是什么?在国内有一千多家机器人公司,但对于智能机器人产品的认识有很多误区。当下我国的智能机器人的教育一般有两类:“iPad+轮子”、“收音机+外壳”。这两类”机器人“实际上没有任何智能机器人的特性。 智能机器人产品应该如何布局 两个重要的方向: 第一、智能机器人应应用于不同情境下,特别是垂直细分领域 比如说我们要做陪伴儿童的机器人,我们可以把它定位,三岁以上的智能机器人和三到五岁的智能机器人。为什么三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界线?三岁以上的儿童需要机器人具备语言的交互能力了,这样对机器人研发技术上的要求比较高;三岁以下陪伴机器人的定位非常很简单。只要能够解放大人,最大程度地占用小孩的时间就行。当然它要利用现有的智能机器人的技术,能够跟着小孩做游戏,做简单的交互,这些从现在的技术上来讲并不难实现。 第二、“互联网+机器人”的产品思路 可以基于“互联网入口”的理念去做智能机器人。通过提供内容服务、功能升级来让智能机器人成为移动端的流量入口,进而构建出一个商业生态。 关于中国机器人教育的三点思考 一、机器人教育的定位 通过竞赛、服务、娱乐等机器人案例开展实践。二、“互联网+”环境为开展机器人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基础 移动互联网带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实现了很多对象之间的互联。有了大数据,我们的数据都可以在云端进行使用、计算、存储,这时候就为机器人教育提供了数据基础,让机器人更好地为人服务。 三、中美教育体系下学生的差异 我们如果笼统来概括,美国学生普遍自学能力,自主开发能力较强;中国学生基础扎实,但是自主开发能力,动手能力要差一些。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在2014年的时候,我去温哥华参加我们智能机器人领域比较重要的国际会议。这个国际会议的论文入选率是30%,对我们国内的学生来讲要读到博士研究生二年级或者读完博士才能有可能入选发表论文。在会议上我见到一个美国的高三学生,作为国内的教育工作者我当时有一个思考:在自主学习和开发能力方面,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相比,的确有一定的差异。 正因为此,我们在机器人教育上要因材施教,进行差异化教育。如果完全照搬美国的教育体系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