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不是从知识到知识,从资本到资本,从资源到资源,从积累到积累,而是从无出发。这个世界的“妙有”,来自于一颗一无所住的心。
乔布斯的“说服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内部人调侃为“现实扭曲力场域”(Reality Distortion Field)。原意是说乔布斯口若悬河的表述能力、过人的意志力、扭曲事实以达到目标的迫切愿望,所形成的视听混淆能力。神奇的是,即使你清楚知道这种“现实扭曲力场域”的存在,还是会被他扭曲。简直就是一种大自然的神秘力量!
许多人具有这种神秘力量。释迦摩尼、耶稣、老子、秦始皇、王阳明、林肯、毛泽东、邓小平、丘吉尔、希特勒等等。与宗教领袖的灵性感召力不同,乔布斯醉心于他的创造“妙有”;与政治领袖的人格感召力也不同,乔布斯呈现了一种创造的生命动力。
可惜《乔布斯传》的作者Walte Isaacson不懂禅,他没有解读出真正的“现实扭曲力场域”。其实,可能不是乔布斯具备对现实的扭曲力,而是现实被扭曲了。把扭曲的现实重新扭曲过来,是一种转化力。一如说破皇帝新衣的小男孩,现实扭曲力场域,那是一种禅者直指人心,直接撞击每个人的出发点而形成的催眠力量。
王阳明说:“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乔布斯的“灵明”来得比常人早。被领养的独特背景,让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追问:我是谁?我有什么价值?我来这个世界干什么?!
人的最大无知,是对人生的无知,对死亡的无知。归根到底,是对自心的无知。有些人一辈子过去了,也没想到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小小的乔布斯,少年时就开始触及这个很基本的哲学命题,甚是少见。17岁那年,乔布斯进入了禅和嬉皮士的世界。嬉皮士的玩世不恭和反传统,摒弃了对权威的恐惧和膜拜,而修行、顿悟和禅定,是一种从无出发的精神,他们的交集就是创造“妙有”。
他开始对那些超越有形物质或形而上的学说极感兴趣,也开始注意到比认知和意识更高的层次直觉和顿悟。每天早晨,他都会对着镜子扪心自问:“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手头这20件事我还会去做吗?”这样一问,每每都会让乔布斯对一些事情“知非即舍”。
禅宗的祖师释迦摩尼是“知非即舍”的祖师。他曾经12年遍访印度96家修道门派求教。每每感觉不是他要求索的真谛,他就知非即舍,另拜名师,重新求证。最后,释迦摩尼还是在菩提树下顿悟了人生和大千世界的道理。
“知非即舍”,会让许多人不舒服,更会让自己不舒服。那就是说先前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是毫无价值。在乔布斯那里,要么是完美的,要么就是垃圾。此外没有什么中间状态。很有点像电脑程序的1或者0的选择。“知非即舍”有一种很直接的含义就是从无出发。乔布斯是敢于不活在经验中的勇士。乔布斯知道,人人都不想活在经验中,只是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一旦他们看到从无到有所创造出来的“妙有”,他们就会被深深地震撼和吸引。相反,你若是想去捕捉他们心里怎么想的,想去迎合他们,那么你就注定碰壁。
乔布斯不活在经验中,勇敢地从无出发。他坚信,这个世界不是从知识到知识,从资本到资本,从资源到资源,从积累到积累,这个世界的“妙有”,来自于一颗一无所住的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