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协会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科技创新 经济运行 会展信息 最新发文 专家论坛 名优产品 会员单位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企业、院校新闻
最新发文 
· 转发: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省工业企业
· 转发:关于开展河北省智能制造集成商和智
· 转发:关于评定2021年度省级首台(套
· 转发:关于组织申报2021年度石家庄市
· 转发: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第二批河北
· 转发:关于评定2018年度首台(套)重
· 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机械工业
· 转发:关于印发《2018年河北省工业新
政策法规
· 石家庄市出台《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
· 关于印发《河北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
· 石家庄市出台《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
· 六部门发放政策“红包” 制造业优质企业
· 支持工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汇编
· 关于公开征求《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修
· 关于印发《石家庄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
· 关于开展2020年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
会员单位
石家庄金刚内燃机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
石家庄金刚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是石家庄市装备制造……
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是生产、出口高效节能电机和……
河北九州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九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是国……
石家庄市宏瑞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石家庄市宏瑞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变……
河北新四达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王瑞祥会长在中机联三届四次会员大会上的报告
来源:机经网 时间:2012/2/17 19:41:18 浏览:1855次
内容摘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四次会员大会2012年2月16-17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在大会上作主题报告,现将报告内容全文发表如下,供大家学习!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

同志们: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四次会员大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历次中央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以贯彻落实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为抓手,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对策,部署任务,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实现机械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刚才,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的贺信。贾主席对中机联及全行业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再一次强调了机械工业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如何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机械工业振兴发展,实现由大到强,提出了殷切希望。这必将对全行业广大职工产生巨大的鼓舞、激励作用,我们要很好学习、认真贯彻。工信部周子学总经济师代表工信部作了重要讲话,特别是围绕转型升级,深刻阐述了重大意义、八项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强调了要重点抓好的八项工作、实施的六项工程与活动,以及扎实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工作重点和主要重点任务,对中机联的工作提出了希望。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一)2011年行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11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面对着“十二五”开局的全面起步,以及国内外环境约束因素增多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机械行业职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紧密围绕行业“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全力推进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两个规划”)的实施,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继续保持了行业经济运行的较好态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06%;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13.9%)1.2个百分点,在工业中所占比重为18.57%,仍居各主要行业首位;实现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14%,进出口总额6312亿美元,同比增长22.84%。2011年行业经济运行有以下特点:

  一是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在统计的120种产品中,85%的产品保持增长。其中:发电设备1.4亿千瓦,比上年增长14.1%;金属切削机床86万台,比上年增长15.11%,其中数控机床25.7万台,比上年增长20.6%,均创历史新高;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42万辆和1850万辆,分别增长0.84%和2.45%。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表现之一是主机产品升级加快。以水电、核电、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设备在发电设备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数控机床产量增速高于普通机床增速5个百分点;大中型拖拉机增长快于小型拖拉机近20个百分点。表现之二是关键基础零部件自主化势头喜人,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创新成果纷纷涌现。表现之三是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全年东、中、西部地区实现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2.61%、32.38%和27.06%,中西部发展明显快于东部,中、西部地区在机械工业中所占的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1.5和0.27个百分点。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高端仪表发展势头强劲,如高技术产品DCS系统,国产化取得了长足进展。一些重大装备产品如天然气长输管线加压站设备国产化取得突破,两万千瓦级的压缩机、拖动电机、变频装置和管线阀门研制成功。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关键液气密产品和制造技术获得突破,工程机械用高压液压油缸、为核电配套的核级密封等一大批高端产品已实现替代进口。目前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关键设备自主化率已达70%左右。
  
  四是经济效益质量保持稳定。全年机械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14%;上缴税金总额5672亿元,同比增长22.32%;机械工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5.31%,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96%,产品产销率97.6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29%;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12次,同比加快0.08次,资产负债率为56.69%,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均处于较好水平。

  (二)2011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1年,中机联及各会员单位按照三届三次会员大会提出的行业工作指导思想和七项重点工作,围绕推进“两个规划”和总体规划的贯彻落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全力构建“十二五”规划体系,为新一轮发展奠定基础。

  过去的一年,中机联先后组织力量积极配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完成或参与了节能、质量、高端装备、环保产业、人才等国家规划的起草、研究和编制工作。完成《“十二五”机械工业节能规划》编制,参与工业产品“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和质量发展纲要的编制,“十二五”核电技术装备专项规划、《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参与起草了国家能源装备人才规划,就《“十二五”工业通信业节能专项规划》、《“十二五”工业清洁生产推行规划》提出了修改意见。参加了有关部门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研究和大量重点项目的评审工作。同时,举行业之力,集行业智慧,经深入调研、反复论证、专家评审和广泛征求意见,历时一年多编制出《“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8个专题规划和20多个专业规划。

  农机、工程机械、环保、液气密、仪器仪表、内燃机、塑机等协会或受政府部门委托,分别编制了本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及相关产业政策,由政府部门正式印发,或积极争取将本行业的相关产品列入政府重点支持项目。重机、仪器仪表等协会积极参与编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组织企业完成大型冶金成套设备等多个专题报告,其中智能化煤炭综采项目获首批立项,太重等企业获得财政支持,仪器仪表行业的3家企业4个项目入选。液气密协会制订的高端智能液压制造技术、调速型液力耦合器传动装置及数字智能密封技术3个专题发展规划,首次纳入国家高端智能制造规划之中。机械、汽车等学会主动参与了规划、技术路线图及专题规划的编制;信息院、经管院等参与了国家多项规划课题的研究。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机床工具、焊接等行业和综合性管理协会着手制定了自身发展规划,质量协会完成了“机械工业‘十二五’质量管理规划”。安全卫生、勘察设计、表面工程、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等协会,则将行业规划目标任务与自身工作职责紧密结合,分别提出了各自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教育中心与中机联共同编制了行业人才培养规划。

江苏、山东、江西、湖南、浙江、河北、陕西、新疆、广州、大连等20多个省市机械行业协会,均积极主动组织或协助政府制定和完善了本地区行业发展规划。山东协会不仅编制本省行业发展规划,还编制了科技、质量等专题规划,新疆、大连等协会结合本地装备制造业实际,编制出台了石化装备、电工电器等多个专业规划。浙江协会向政府部门提交的本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意见,得到了主管省领导的批示,并以省政府名义下发全省。河北协会筛选出600多个支撑项目建议政府予以重点扶持。天津协会首次面向大机械提出的突出导向性、纲要性和总体性的谋划思路,得到政府和行业认可。福建联合会在协助政府部门修订完善省“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省机械装备产业(技术)梳理报告和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中机联与很多专业协(学)会及省市协会,还组织力量帮助企业制订“十二五”规划,开展咨询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重视了规划的宣传贯彻。2011年3月,中机联在三届三次会员会暨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正式印发了30多项规划,引起了全行业的广泛关注。中机联系统各单位、各区域性协会、行办,采取会员大会、工作会、研讨会等多种方式,组织宣讲和传达贯彻。山西行办、协会要求机关每一位职工认真学习,了解把握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同时利用赴企业基层调研考察等时机,广泛深入宣传规划。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宣传媒体,全面介绍解读规划。中机联门户网站、会刊、报纸及60多家专业期刊,以及黑龙江、福建、安徽等地方协会网站、刊物,均以不同形式进行了宣传传播,基本实现了各分行业、各主要地区和广大企业与会员的全覆盖。

  总之,在“十二五”起步之年,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已形成了一个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专题规划为支撑、专业规划与区域性规划和企业规划为基础的纵横交错、完整科学的规划体系,并将行业的主张通过纳入政府规划上升为国家意志,提高了规划的层次和执行力。机械行业规划体系的形成,为全行业发展制定了蓝图,明确了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成为工作的有力抓手,为行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深入推进“十二五”规划贯彻落实,努力做好“三个服务”。

  一是在为政府的服务中,继续发挥优势当好参谋助手。中机联坚持每月、每季向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汇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趋势预测,国家宏观政策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产业创新与结构变化分析等情况,全年共报送信息近800条。如汽车工业受投资和消费政策影响出现回落的情况,工程机械、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受需求减少出现订货不足和价格恶性竞争等,机械工业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成果特别是在重大装备领域取得的进展,中小及民营企业融资经营分析,“十一五”产业结构变化分析等,受到国家统计局、工信部运行局等部门的表扬。

  积极主动反映行业主张与企业诉求。一年中,先后在国务院、发改委、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等部门召开的有关技术改造等重要会议上,汇报行业情况,反映行业诉求,提出了加大对关键基础领域的支持力度、继续落实对“首台(套、批)”国产高端装备的扶持政策、把握好鼓励进口先进装备的“度”、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导向和市场准入管理谨防恶性竞争、试行“先立项后补助”政策以减少国家支持项目的失误等建议和主张,得到中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组织专家委委员召开了10次经济运行会商会和专题研讨会,提出了将关键基础零部件、关键技术工艺项目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机械行业国际贸易摩擦新情况和新趋势及对策措施以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措施建议。反映了节能机电产品及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配合政府部门参与世贸组织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审定和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提出了机械产品原产地规则执行中的问题和建议、出价要价方案及关税减让建议。配合商务部就外资在境内外兼并事项进行了反垄断审查。配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对《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商品目录》、《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进行了动态调整;组织完成了近60个进口项目享受减免税政策的论证,25项进口旧机电设备影响环境及产业安全问题的意见;提出42项2012年机械工业细化增列商品税则税目和26项暂定与保留税率商品申请;修订了《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货物目录》、《重点旧机电产品进口管理目录》等,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表彰。

  积极承担政府委托任务,先后参与了智能制造装备等产品目录的编制。如《智能制造装备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技术改造投资重点》、《机械行业产业政策研究》。协助筛选了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61项,编制了《装备制造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目录》、《装备制造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指南》及《装备制造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应用案例》、电镀、涂装等行业的清洁生产推行方案。会同相关协会就《轻量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制及测量方法》提出意见。上报了“十二五”工业节水重大工艺技术装备项目3项,组织筛选上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试点方案”23项,组织评选重点推荐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3项,组织推荐重点节能技术12项。协助政府召开了两化融合评估发布及推进深度融合等会议和论坛。提出了细分行业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向政府部门推荐重点企业和项目。机械工程学会组织包括19名两院院士在内的300多名专家编写了面向2030年我国机械工程技术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有关政府部门正协调落实。河北省协会参加了8项河北省宏观经济政策、规划、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的制修订工作。

  一年中,中机联协助科技部对“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9个项目的105个课题的成果转化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组织完成了“重点节能低耗机电产品与装置关键技术”等4个项目审计,“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等多个项目验收。同时,积极做好“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前期准备及管理,组织编制了“典型行业先进装备与成套生产线”等4个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建议书和概算书,“机电产品节能与示范”等4个课题申报预算等工作。组织召开了“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等3个项目启动会,推荐“机床再制造”等4个项目进入国家项目备选库。启动了绿色制造相关领域“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液气密、工程机械协会在政府部门牵头下,依托天工院打造“工程机械高压液压元件与系统产业化及应用协同工作平台”的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该平台的建成将对行业突破高端液压制造技术、实现产业化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中机联发挥专家优势,协助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完成了《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清单》。协助推进了二代改进型核电关键装备自主化成果与应用,目前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关键设备自主化率已达70%左右。协助开展核级仪表研制攻关、完善核电装备标准化体系及核级泵阀技术规范等组织工作,完成了50余项核电首台套产品、40余种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和大口径高压全锻焊球阀等鉴定验收工作。

  二是在为行业的服务中,继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去年初,中机联在三届三次会员大会上,组织会员单位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研究分析形势,总结工作,谋篇布局,印发了行业总体规划及各专题、专业规划,提出了贯彻落实规划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重点任务、落实措施及工作要求。会后,各专业性、区域性协会组织均在本行业、所在省市进行了规划工作部署,进而全面启动了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

  为深入推进规划贯彻落实,去年上半年,按照“调研年”的工作部署,由会领导牵头组织开展了规划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题调研,先后召开区域、专业协会、学会、事业单位和企业座谈会14个,了解情况,摸清底数,听取诉求,改进工作,形成了一个总报告和三个分报告,对归纳总结的18条意见建议,逐一对标改进落实。年中,又相继召开了执行会长务虚会、会长会,结合调研情况提出进一步推进规划落实和重点抓好夯基础、攻高端的行业工作指导意见。

  科技创新的基础工作平台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有力发挥了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新建了6家行业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截至2011年底已批准建设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达172个,已验收并挂牌运行的88个。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质量进一步提高,影响进一步扩大,去年共有376项成果获奖,在此基础上推荐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技术进步奖4项。完成科技成果与新产品鉴定161项。

  行业质量和诚信建设有了明显加强。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制订了优质品牌培育计划和工作方案,组织了专项质量调研,起草了年度分析报告。开展了质量兴业、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广、质量达标等活动。针对电线电缆行业质量问题,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项整治,召开了产品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发布了《电线电缆行业质量诚信行为公约》,百家企业共同签署了“质量诚信承诺书”。推进了诚信体系建设,公布了9家企业首批荣获机械工业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3A”级称号。推进了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完成了浙江宁波市“中国模具之都”等4个区域品牌认定。组织完成了65家行业质检机构的现场复评审、监督评审和扩项评审工作。组织了24家实验室参加了非道路用多缸柴油机检测实验室间能力验证,组织轴承行业21家实验室参加了认可研讨,提出了轴承产品实验室间比对计划,规范了汽车摩托车实验室评审工作。对《铅酸蓄电池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等八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2011年共审查上报生产许可证企业申证材料共317批1067个企业2046单元。审查上报不合格报告85批97个企业143个单元。完成了30家压力管道设计企业换证审查工作,为稳步提高机械工业产品质量发挥了保障作用。

  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标准化建设坚持连续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加强了与各行业及专题规划的衔接协调。一年中,新成立试验室仪器及设备等3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3个分会。标委会、标准数量均占全国的1/4。注重开展了智能装备制造标准体系和机械工业重点领域产品安全标准体系研究,推进了高档数控机床、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风电等新兴产业装备、节能环保与现代化农业等装备的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截止到2011年底,列入国家标准计划项目413项,行业标准计划项目1041项。报批国家标准185项、行业标准263项;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46项、行业标准549项。加强了标准的修订复审,修订项目在国家标准计划中的比例为45%,在行业标准计划中的比例为38%,废止行业标准146项。探索标准实施效益评价机制、推动重大技术标准实施。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承担更多国际性项目。召开了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为标准化工作更好服务于机械工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行业人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受委托牵头组织了2011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现代制造技术7个赛项的技能比赛、电线电缆等行业职工技能大赛及一线工人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开展了现代制造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与科目指南等课题研究,进一步规范健全了培训平台体系。与政研会、质量协会、企管协会等组织,共同召开了行业文明单位表彰会、群众性质量管理第三十次双代会,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工作会等重要会议,总结工作,选树典型,表彰先进,部署“十二五”工作,较好地发挥了行业管理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受到广大企业的认可。

  三是在为企业会员的服务中,继续拓展领域提升水平。充分运用专家和资源优势,应地方政府、企业及会员需求,相继为山东济宁、辽宁营口、广州机械院、上海电气、武汉长动集团等省市、企业和科研院所,在制定规划、谋划发展、评估鉴定及答疑释惑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形成了科技、质量、标准、信息、外事、培训及人事、财务、党建、协会换届、评估等专项业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围绕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以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维护权益为重点,组织召开了产业损害预警通气会、国际贸易形势分析会及应对贸易摩擦宣传培训班。配合商务部就外资在境内外兼并事项进行了反垄断审查,组织召开了年度行业商务工作会议,受到有关政府部门表彰。

  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在与国(境)外对口行业组织已签订18份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2011年与俄罗斯机械制造商联盟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与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就两岸机械装备货物贸易签署会谈备忘录,接待了德国博世集团等14个重要境外机构的人员来访,与德国VDMA、美国ASME保持密切交往,与法国阿尔萨斯大区、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合作举办了贸易投资交流会、尖端制造业峰会,参加了中法、中俄、中国-东盟等双多边经贸活动。与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等组织在台中再次共同举办了“2011年精密机械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并签署了两岸同行进一步合作意向书。
  
  努力搭建会展服务平台,加强交流、拓展市场。先后参与组织了中国工博会、沈阳制博会等国内大型工业博览会,参与主办的山东制博会、武汉车展等展会,规模越来越大,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作用。参与主办的2011年海西汽博会,展出面积、参展车辆、参观人数、现场成交额等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组织的“2011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上海沙龙”活动,邀请了包括兵器、船舶、航空航天等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参加,取得良好效果。以各专业协会主办的机床、印刷、工程机械、汽车等展览展会,已经形成品牌,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各种论坛成功举办,也为国内外交流合作、扩大行业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会员服务的渠道不断拓展,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各职能部门主动结合企业会员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自选题目开展课题研究。如现代服务业产业政策、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政策、应对贸易摩擦机制措施研究等,积极反映企业会员诉求,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去年主动承担的课题就有18项。同时,努力提高网络及信息刊物质量。《机械工业综合动态》、《行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及相关部门举办的业务等内部刊物,已成为会员了解国家方针政策、行业运行动态及中机联工作情况的重要渠道。会刊中国机电工业杂志,加大了对企业、行业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受欢迎。中国机经网发挥互联网反应快、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优势,第一时间对中机联的重大活动进行报道, 开辟会员专区,为会员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和分析资料,创造了越来越便利的条件。为扩大宣传面,提升行业、会员的影响力,去年先后组织了“机械工业百强、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以及行业经济信息发布会、经济形势报告会,这些活动成为了新闻媒体了解行业的重要渠道和重点报道内容。中机联与主要媒体和相关行业报刊的联系更加紧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采取专访、专题、专版等形式对机械工业和中机联作了重点报道。特别是人民日报头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中央几大主流媒体对三届三次会员会暨中机联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的报道,提升了行业和中机联的社会影响力。举办了“中国装备 装备中国 走向世界”的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扬了机械工业十年成就、未来发展愿景及成功企业典型经验,报告会上数名知名企业家到会演讲。这一系列活动对加强行业与社会的沟通,扩大行业企业影响,增强各界对机械工业的关注支持,起到了积极作用。

  3、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优势,自身建设水平有了新提高。

  坚持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围绕“十二五”发展,改进加强党的工作。一年中,按照国资委部署,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了对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在实现系统党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制定了中机联党组织工作规则、党务公开实施意见等制度,举办了支部书记培训班,开展了调查研究,加强了党政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了创先争优和向优秀共产党员滕伯乐同志学习活动,组织了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等系列活动,推进了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党组织政治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促进了中心工作任务的落实。

  本着指导协调服务的原则,加强了对代管单位的管理服务。组织了48家协(学)会与67种报刊通过年检。指导、组织了事业单位改革及8个协会、6个事业单位换届考核。同时,加强了对报刊、出版社的管理服务,组织召开了改制工作会议,解读有关政策,积极帮助协调有关问题。结合“小金库”专项治理,加强了对代管单位的财务审计监督与预算管理,决算工作与内部审计工作分别荣获国资委和国家审计署表彰。

  中机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全面总结中机联成立十年来的工作,提炼了基本经验,找出了问题不足。通过政府部门高层座谈会等形式听取了建议意见,制定了改进措施。通过邀请罗干同志参加十周年纪念会和贾庆林主席亲切接见会员大会代表并做重要讲话,激励鼓舞了职工振奋精神再接再厉。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与深化人事、分配机制等内部改革,促进了规范化管理与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强化“四个意识”与坚持科学办会、民主办会原则,加强督办和工作考核,增强了执行力与责任感、使命感,促进了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的提升,增强了中机联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两个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果

  2011年是国务院颁布实施“两个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过去的三年中,中机联与各专业协(学)会、各地机械行业组织及广大企业,举全力抢机遇、抓落实。先后组织召开了行业大会学习宣传、专题部署;组织行业力量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组织调研咨询、交流研讨,服务政府,反映诉求,全力推进贯彻落实,经过行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重要成果。

  1、引导行业化危为机,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好形势。为战胜金融危机,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中机联率先提出了“保机械就是保工业保全局”的行业主张,经过全行业的拼搏努力,2009年,机械工业总产值首次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2010年达到14.16万亿元,2011年达到16.89万亿元。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不稳定、不确定制约因素不断增多的环境下,机械工业以增速高于全国工业、比重保持各行业之首以及85%以上产品产量增长的业绩,保持着平稳较好的发展势头。并以连续五年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首次成为世界金属加工机床第一生产大国、全球汽车第一产销大国等骄人业绩,令世人瞩目。以对外贸易总额同比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的业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回升做出了贡献。

  2、促进了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三大发电设备集团的生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66.6%,汽车五大企业轿车产量占总量的71%,重型机械前6家骨干企业产值占行业的61%,工程机械前10家骨干企业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57.8%,机床工具前10家骨干企业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48.6%。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其内涵不断拓展,陕鼓公司创建的能量转换系统服务与能源基础设施运营,杭氧股份延伸的交钥匙工程与气体产业等,把现代制造服务业演绎到更高层次,增收效益十分可观。同时,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三年来中机联认定的产业集群18个,全国中西部地区机械工业总产值增速持续快于东部,所占比重持续提升。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机械产品出口的一般贸易额增速高出加工贸易增速14.4个百分点。

  3、推动了行业自主创新,内生增长机制已具雏形。截至目前,已建成和在建机械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72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组织机构,经过几年发展已达260多个;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测试机构达197个,基本覆盖了行业的各个领域。同时,以三峡大型水电机组和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为标志,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成效显著。一批市场急需的高精、高速、高效,多坐标、复合型等高档数控机床有了较快发展;高端液气密元器件研发攻关有了实质性进展。2009至2011年三年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共1092项,其中20项获得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仅中机联组织的科技成果、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达939项。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机械工业获奖企业和项目,占到获奖总数的45.2%,较2007年的第一届中国工业大奖提高了3.5倍。目前,一个以企业为主体、行业研究中心与实验室为支撑的产学研用的科研工作体系已初具规模,行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有所加强。

  4、推进了行业内外并举,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多年的探索,机械工业开始在“引进来”的同时扩大“走出去”的步伐,对外开放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由注重对硬件的收购转向更为重视对知识产权等软件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并购境外技术先进的知名企业取得了成果。如北方重工利用控股的法国NFM技术公司所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盾构机技术,加速完成中国沈阳和法国里昂两个世界级盾构机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建设,实现盾构机核心技术的融合转移和再提升。北京一机床并购国际知名的德国瓦德列希•科普克。潍柴动力收购意大利法拉蒂75%的股份。吉利汽车并购知名品牌沃尔沃汽车。中联重科完成了对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著名品牌CIFA的并购。国机集团收购法国的MCC。三一集团成功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演绎了“蛇吞象”的壮举。二是由合资合作向更为重视引进海外人才延伸。通过借用外脑、引进智力等加快提升竞争力。如潍柴动力、三一集团、柳工集团等许多百强企业的技术和营销骨干都是有着丰富的国际大公司的从业背景。三是由外围观摩转向争取话语权的深度参与。近年来,行业组织的国际交往与日俱增,与机械制造主要强国保持着工作联系。除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之外,各专业协会、学会也都加强了与国外同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汽车工程学会首次当选国际汽车工程联合会(2012-2014)主席;电工电器、内燃机、通用零部件、制冷空调等行业标准化工作已在国际相关组织中占有9个秘书处席位,电工学会承担了亚太电动车协会秘书处工作,并任执行委员和秘书长等,仪器仪表行业的三项标准已被IEC采纳为国际标准,行业国际地位和业内话语权逐步提升。近三年来,中机联审批出国参展团组就达169个,机械工业成为海外最大的投资类别,开放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机械工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近期,国务院颁发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这是指导今后五年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行动纲领,是落实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规划对“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认识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未雨绸缪,积极应对,结合机械行业实际,做好各项工作。

  (一)国际经济环境呈现出新态势

  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仍将十分复杂,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严峻。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而乏力,以欧债危机为重点的金融市场动荡影响不可低估。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机遇。同时,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欧债危机已成为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导致欧洲经济明显放缓。如果欧债危机继续恶化,则欧洲经济有可能出现深度衰退,甚至波及整个世界经济。新兴经济体经济也出现了明显放缓的势头。联合国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从2011年的2.8%下滑至2.6%,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将在去年6.1%的基础上放缓到5.6%。世界经济将维持低速增长的态势,而且还可能会出现一波三折。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新变化,各国政府努力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限制进口贸易的政策措施此起彼伏,贸易保护主义呈加强趋势,并有政治化倾向。据商务部统计,截止去年12月27日,国外共发起对我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67起,涉案金额59亿美元,被调查产品主要涉及钢铁、机电等领域。其中针对机械工业的贸易救济调查由上年的6起增加到12起,已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点领域之一。不少国家还通过制定安全、卫生、信息技术等标准、包装标识、环保标志等技术壁垒限制由我国进口产品。此外,围绕市场、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

  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产业向高端升级的前景提出了严峻挑战。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成长期,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正在酝酿新的突破。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制造等高科技飞速发展,将重新构建国际制造业的竞争新格局。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将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纷纷出台了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和实施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规划,加紧在新兴科技领域进行前瞻布局,通过政府补贴和税收减免加大支持力度,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出台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划,加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实行优惠政策承接先进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对我形成了前阻后追的压力。我们如缺乏应有的敏感和危机意识,应对不当,贻误时机,不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将不但无法改变现有的大而不强的被动局面,而且还会拉大我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可能落伍于部分发展中国家。

  三是国际市场竞争向高端化方向发展,我具比较优势的中低端产品扩大出口困难增大。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柔性制造、虚拟制造等日益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围绕信息技术发展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由此带来商业模式、组织模式与产业体系的深刻变革,信息化引领科技发展、提升国力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全球化的生产和组织模式,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牢牢掌控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发达经济体的跨国企业已经构筑了一个遍及全球的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随着网络的加快扩张,将低附加值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自己则专注于研发、管理、财务运作和营销等价值增值环节中具有相当优势的核心业务,并凭借其核心技术优势,极力在高端制造业等新兴领域寻求战略突破,一旦这些新兴产业成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发达经济体将继续长期占据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我国机械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出口产品以中低端为主,而且缺少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部分行业除了在国内恶性竞争外,为了抢占国际市场而自相残杀竞相压价。特别是我们长期以来技术靠引进、竞争靠价格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在国际业内的话语权、议价权缺失,与国际制造强国尚不具备高端竞争和平等对话的实力。我国机械工业提升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任务将十分困难。

(二)国内发展环境出现了新特征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进入了以转型升级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改变,发展趋势向好仍然是主流。特别是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已经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开始实施,各地区、各行业都要加大力度推进规划的落实,机械产品的基础性、支柱性作用必将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是可以预期的。当然,但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势在必行,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着新的形势。

  一是实物产品需求总量增长趋缓,但对装备产品的水平及质量要求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内需引导、消费驱动、惠及民生的一系列政策将推动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日益尖锐,经济增速回落与物价上涨压力增大相互叠加,而且短期内难以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困难明显增大,转型升级的约束日趋强化,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迫切要求我们尽快改变靠投资、靠扩规模、靠低廉价格取得发展的模式,尽快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

  二是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明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求紧迫。信息化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近年来,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市场逐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活力不断增强。这是发展的有利因素。与此同时,受我国经济良好发展势头所吸引,国外跨国公司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明显,民族工业、自主品牌面临严峻挑战。2011年,规模以上的三资企业10784家,产值占比20.49%,国内市场销售额占其产值的70%,出口额占机械产品出口额的53.52%。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增速回落,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加剧,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在竞争上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也越来越紧迫。加快转型升级,健全科学的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努力在高端制造、基础瓶颈、打造自主品牌等方面取得突破,尽快提高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

  三是成本上升压力加大,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由于劳动力、燃料动力、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上升,加之我们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使原本利润空间偏低的状况更加严峻,提高效益的难度加大。2011年受多种因素影响,行业利润率由升转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企业的亏损面扩大,行业利润率下降,已成为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四是资源及环境约束趋于强化,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目前,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占全社会总量的70%以上,钢铁、炼油、乙烯等单位产品生产能耗较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原油、铜矿等已超过50%。随着能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约束进一步加剧,以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加快推进,均对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加快提升机械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装备的节能减排水平,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机械工业发展面临着新挑战

  2011年,机械工业在经济环境趋紧的背景下,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进入新的一年,总的看,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战略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期,具有平稳较快发展的条件,应当充满信心。但国际与国内经济运行不利因素的叠加,机械工业自身深层次矛盾的制约影响,增加了行业发展的复杂性和转型升级的艰巨性、长期性。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增强我们的危机感。当前,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应重点处理好五大关系。

  一是大力开拓高端市场需求与严格控制一般产能扩张的关系。

  2011年机械工业进口用汇高达30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18%,在内需增长趋缓已成为行业运行主要制约因素的背景下,进口量如此之大,进口增幅仍如此强劲,只能说明国内高端装备供给能力尚不能充分满足各方面的需求。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与德国、日本等装备制造业强国的贸易逆差分别高达578亿美元和492亿美元,也集中表现了我国在高端装备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对外贸易虽然实现了123亿美元的顺差,但顺差主要源自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加工贸易,而在更能反映实际产业竞争能力的一般贸易中,则为222亿美元的巨大逆差。可见尽管当前总体需求增长趋缓,但高端装备的市场开拓仍有较大潜力。

  另外,机械工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疲软与需求下滑,高端装备进口冲击,行业发展市场趋紧,企业生产成本继续趋高,产成品库存增加,应收账款不断上升,部分行业竞争无序,企业利润与新签订单明显回落等诸多不利因素。据行业预测,2012年汽车、电工、机床、工程机械、农机等行业都将结束高速增长回归平稳。但同时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仍在高速增长。据去年全年统计,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2.78万亿元,同比增长37.5%。机床、仪表等行业增速超过50%,汽车、电工均超过6000亿元,两个行业投资占比达到48%以上。通用基础件、石化通用等行业均超过2500亿元。如何有效处理好需求增长趋缓与产能过度扩张的矛盾,是行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一大挑战。尽快提高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和供给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坚持内生增长,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是必由之路。

  二是加快产业产品升级与提高创新能力的关系。

  目前,在许多重点工程中,跨国公司做总包、国内企业做分包,先进技术靠引进、高端产品靠进口,依然是摆在机械行业面前严酷的现实。在我国机械工业的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中,高端发动机、高端机床及量具量仪,高端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均需要从国外引进。高档数控机床90%进口,数控系统95%进口,仪器仪表70%进口。在基础零部件领域,国外自动变速器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高达78%,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高档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齿轮箱、2.5MW以上的风电齿轮箱、大型煤机齿轮箱、高档汽车链条、汽车发动机紧固件、高档粉末冶金零件、高速列车制动器、大型盾构机的电液驱动装置、高功率密度减速器等几乎全部进口。我国高压液压元件普遍存在可靠性差、早期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泵、阀的使用寿命仅是国外先进产品的1/3。近几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但风机自动化控制问题仍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工业机器人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化标志性产品,囿于不掌握原创的核心技术而很难有大的突破。机械工业增加值率比美国、日本以及德国低10-20个百分点。在体现各国技术实力的国际PCT专利申请量中,我国在装备制造业各国中仅列第七位,为美国的1/10,日本的1/7,德国的1/5。机械工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占领新的发展制高点,必须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尽快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抢抓机遇,下大力破除产品附加值低、基础发展滞后、成套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及产业链在低端的瓶颈。

  三是转变粗放式生产方式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我国机械工业能耗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每吨铸件平均能耗比日本、德国高出1倍多、比英国高出50%多,每吨锻件平均能耗比日本高出40%多,每吨工件热处理平均能耗比美国、日本、欧盟高出30%以上,重型机械行业炼钢单位总能耗较国外先进水平高出25%以上,电极消耗高出1倍到2倍。生产过程的材料利用率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较明显。普通模锻件平均材料利用率较国外先进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轴承套圈材料平均利用率较国外先进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美国、德国分别是中国的7倍和6倍。当前,在我国劳动力、土地、环境等优势不再明显,政策红利、人口红利消耗殆尽,受多种因素影响行业经济效益指标同比下降而生产成本继续攀升的情况下,粗放式生产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我们通过强化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努力降低能源材料消耗,尽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走出内涵发展新路子。

  四是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培育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和品牌的关系。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业大国,但我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如去掉加工贸易部分,只能排在美、日、德之后居第四位。机械工业尚未形成一批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也未形成一大批水平较高的专业化协作配套厂。仪器仪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规模仅为年销售额8000万元左右,行业最大企业产值50亿元,超过10亿元的企业不到企业总数的1%。液气密行业排名前10企业产值占比仅有20%左右,而德国力士乐公司年销售额就达58亿欧元,相当于我国液气密行业全年产值的90%以上。机械企业至今还没有一个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产品。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程度低、缺乏品牌产品,使得我国机械工业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也难以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这些问题必须摆在行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大力推动转型升级的工作力度。

  五是建设机械强国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

  根据美国某著名研究机构预测,2011年世界各国在研发上的总投资约在1.2万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6%。美国仍保持世界第一,研发投入达4050亿美元,占全球研发投入的34%。从现阶段整体来看,我国机械工业研发投入大大低于国外先进国家水平,即使是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也仅占销售收入1%左右,而国际各大著名公司用于科研开发的资金均占其销售额的4%-5%,重点领域达10%。据国外经验,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所需资金的比例约为1∶7,而我国机械工业全行业消化吸收费用不足引进技术经费的10%。目前,企业的创新还是以外围技术和外观设计为主,核心技术的创新数量十分有限,特别是在一些高端装备技术领域,国外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数倍于国内。如在发动机领域,国外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为国内3倍还多。全行业主持制定和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寥寥无几,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速度慢,新产品开发周期比工业发达国家长1倍以上。同时,我国机械工业因低碳技术领域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现已形成和陆续形成的基础设施,将产生其生命周期内的资金和技术锁定效应,势必对于产业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对照节能减排的要求,我们的制造工艺、设备性能、管理水平,还远不适应,我们的产品还难以达到要求。

  我们要认识到,机械工业要建成机械强国,就要具有科学合理的产业规模、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水平,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世界知名品牌,主要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性能、经济附加值具领先水平并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距离强国目标,我们还有相当的差距,需要我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付出艰辛的努力去实现。

  “十二五”是机械工业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的攻坚期,全行业务必深刻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切不可盲目乐观,更不能错失机遇。

  三、2012年重点工作与总体要求

  2012年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机械工业全力推进转型升级、为建设机械强国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机械工业作为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战场,要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抓机遇迎挑战,转压力为动力,站在新的起点上,为推进转型升级、实现“十二五”目标做出新贡献。

  (一)2012年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总体要求,经过中机联会长会及汇集行业专家会商的意见,提出2012年机械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历次中央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部署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落实“十二五”机械工业总体规划为抓手,稳增长、夯基础、攻高端、强管理,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附加值;提高服务政府、促进行业发展能力,全力推进“十二五”目标任务贯彻落实,促进机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转型升级,是机械工业突破瓶颈解决症结的关键,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转型就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由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向整机与零部件并重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实物生产带动向依靠实物生产与制造服务业协同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扩大规模、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粗放管理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简称“三个转变”),由传统产业加快向创新型、绿色低碳型、智能制造型、服务型、内需主导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升级就是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工艺结构,促进行业结构的整体优化提升。尽快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附加值(简称“三提高”),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核心竞争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全行业要围绕“三转变”、“三提高”的转型升级目标,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效,为建设机械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2012年重点工作

  根据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及当前行业现状,围绕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中心任务,提出今年行业发展的六项重点工作:

  1、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实现机械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负有重大使命。确保机械工业平稳较快增长,不仅涉及自身运行质量和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关系经济发展全局。全行业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理念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将以速度、规模为先的目标取向转变为以质量和效益为先的目标取向。坚持在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有新步伐,在稳步实现产业升级中有新进展,在稳步开拓两个市场中有新成效,在稳步提升质量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预计今年机械工业运行速度将在平稳基调中温和回落,产品价格也将保持平稳,但由于运营环境趋紧,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增幅会有所回落。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与行业发展走势,全面分析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应对方略。要立足于内部挖潜,努力化解成本压力,立足于内需市场,努力扩大盈利空间。同时,要努力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继续保持出口平稳增长。力保实现行业年度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在18%左右,利润增幅在12%左右,出口创汇增长幅度在15%左右,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7.5%左右,国内装备自给率有新的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有新的进展,机械工业增长高于GDP增长4个百分点,高出工业平均增长水平2个百分点,继续为保工业保全局、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2、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着力点,也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要本着“存量更新换代、增量高端替代”的主导方针,以智能和清洁安全为重点,推进产品结构调整。通过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与淘汰落后产能、流程再造等途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先进产能的比重。通过加快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有机融合,提高关键基础零部件及基础装备的技术水平。培育发展一批高端装备,推进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提高新产品产值的占比。按照国务院转型升级规划重点发展导向,着力发展基础制造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能源装备及安全生产等装备,促进产业链升级和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能够提升整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产业布局调整要遵循“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优势互补配套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大型骨干主机企业为龙头,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配套,各显优势、集聚发展,形成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同时,要依据“找齐短板,做强主业”的指导思想,利用工业领域八大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契机,进一步加大企业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的力度,不断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产业集中度。要注意从源头上遏制重复建设、外延式扩张,并妥善有效地整合过剩产能。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原则,推动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

  经营结构要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业态的发展理念,强化效率、成本与风险防范意识,加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并按照国际化市场视野发展主业延伸产业链,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特别是开拓装备工业高技术服务业,制造服务业收入占比力争达到15%以上。产品的质量、工艺水平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代表一个企业的精神,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标志。要大力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从解决设计、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检验检测等薄弱环节入手,切实解决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要推动建立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要推进行业企业诚信建设与品牌发展的多元化、系列化、差异化,特别是国际化品牌的创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信誉度。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做优做强机械工业奠定基础。

  3、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心环节,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自主是基业长青的保障。要将步入自主创新驱动、发展绿色低碳制造和实现品牌效益等作为着力的重点,坚持观念、思维、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要以攻高端、夯基础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行业创新体系和共性技术平台作用,依托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项目,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智力和优质资源,深入开展联合攻关和群众性的创新活动,大力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路子的形成。要围绕“开发市场、抢占高端,实施差异化竞争、拥有议价主导权”的发展导向,积极引导企业持续加大资金和智力投入,研发投入占比要提高到销售总额的2%-3%,进一步满足产品更新换代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同时,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重点项目、建立海外研发基地,鼓励企业兼并收购海外科技企业、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各种服务,培育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要继续发挥国家和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共性技术供给平台和创新联盟的功能,依托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力争在高端领域、高端装备与关键核心技术上有新突破。

  汽车产业要按照规划要求,坚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并举的方针,一方面要加强传统汽车工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传统汽车节能环保与安全水平,加快升级换代。一方面要加快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和节能汽车的研发。要组织力量、整合资源,尽快掌握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车身等关键技术,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管控系统等核心技术,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为建设汽车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机床行业要针对用户中高档数控机床与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低的问题,着力提升中高档数控机床与功能部件的自主能力,着力提升面向中高端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使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逐步向数控机床强国迈进。其他各行业、产业也都要瞄准高端目标,研究提出具体措施。
 
  要认真按照“三基”规划要求,坚持主机生产与零部件生产并重的方针,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配套需求,重点在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基础材料产业方面有新突破。在发展新产品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新突破。要加强对标管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从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及业务链、价值链入手,从进口产品的数量、技术含量反映出来的差距入手,分析存在问题,制定解决的计划与措施。着力解决基础薄弱、关键技术短缺、成套设计能力不足的瓶颈制约问题。

  要加快完善产业技术标准体系,按照转型升级的要求,加大产业升级换代、节能环保、绿色制造等技术标准的制修订。依托科技重大专项,研制一批高端、智能装备、新兴装备的关键技术标准,促进更多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要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为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4、继续把节能减排摆在突出位置,为创建“两型”社会履职尽责。

  节能减排是我国进入重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的承诺。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包含多重职责,一是推行清洁生产与绿色制造。围绕生产过程和产品两个重点,推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按照机械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9%的要求,推广节能技术、低碳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业态模式。尤其是高耗能环节的热加工企业、钢铁等原材料消耗大户,要高标准、严要求,工作过细、扎实见效,并要形成制度化、长效化。二是提供绿色节能环保产品。机械产品要逐步实现环保绿色全覆盖,当前着力点是大幅提升量大面广的通用机电产品的设计效率,包括中小电机、变压器、电炉、电焊机、风机、泵、气体压缩机、内燃机等。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依托国家重大节能改造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示范工程、重点流域治理及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和公共安全事件处理等,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和应急救灾装备,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对技术装备的要求。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要求,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文化办公设备等为重点,组织实施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培育一批示范企业,促进再制造产业规模化有序发展。机械工业要具有超前意识、责任意识,为完成“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保障,为创建“两型”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5、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略,进一步提高机械工业国际化水平。

  继续坚持两个市场并重、两种资源并用、两种方略(走出去、引进来)并举的方针,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抢占制高点,寻求新途径。

  通过引进海外资金、优势技术、人才资源及高端装备,提高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水平,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同时,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提升软实力,实现再创新。现阶段通过技术支持与服务指导,加快推进拥有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加快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设备出口,在推进出口结构升级中扩大出口规模,实现质和量的双提升,改变中国产品低端、低价值和代工的国际形象。通过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走出去”步伐。要积极创造条件,瞄准国际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转移部分生产能力,开展境外能源资源的开发合作,承揽工程项目、跨国并购、建立营销网络,开展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与价值链整合,既有的放矢地转移部分过剩先进产能,取得结构调整与市场开拓的双赢效果,又为抢占产业制高点和扩大企业知名度提供途径。

  加强国际交流,主动争取参与国际行业组织活动,创造条件进入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相关的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影响,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加强对展览展会和论坛的引导,不断提高水平,注重实际效果,逐步做出品牌,努力为企业搭建展示成果、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提供服务。

  在实施对外开放的战略中,企业作为主体应始终处在前沿,各级行业组织要加强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服务,反映其诉求,组织产业预警及反倾销调查,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支持及各种咨询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6、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适应和满足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坚持“两手抓”的方针,积极引导企业深入开展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以提升技能为重点的职工培训与岗位创新等活动,团结带领职工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建功立业。要按照“十二五”行业企业管理规划的目标要求,以创建管理进步示范企业、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为载体,强化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要按照国家与行业“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的部署和目标,进一步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素质,培育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各级行业组织在推进贯彻落实规划中,要紧密围绕中心,突出行业特点,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与推进贯彻落实并重。协会建设要以创建品牌协会为载体,以党的建设为龙头,从基础建设入手,继续强化观念更新和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效益意识,继续加强内部改革和队伍建设,继续健全科学民主办会的体制机制,争创一流行业协会。协会服务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持重心下移,本着“有为有位、有位更有为”的原则,围绕推进规划落实和年度任务完成,认真研究提出本区域、本行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加强指导引领工作,更好发挥优势当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行业发展的引导者与企业会员的服务者。要注意抓住经济运行与转型升级中的突出矛盾,及时研究、及时反映、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以适应和满足行业发展的新需求和新期待,体现协会组织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自身价值。

  (三)工作要求

  行业转型升级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必须坚持上下同心打有准备之战。为确保任务目标完成,现提出五点工作要求:

  1、加强形势政策学习,把握方向、统一思想、振奋精神。

  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行业经济运行中新的情况已见端倪,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将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总结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针对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把握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对于我们纵览全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近期,国务院又颁布了2011-2015年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对工业转型升级做出部署,为我们做好行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还将召开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又将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重要会议,必将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各级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工业及行业的相关规划。通过学习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上来,统一到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上来。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破除盲目乐观或悲观畏难情绪,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正确判断形势和科学决策的水平能力,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打好思想基础。同时,要认真组织学习由江泽民同志作序、多位领导同志关心、编撰的《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一书,以帮助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历史,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开创电机乃至机械工业发展新的局面。

  2、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改进作风,做好服务。

  广大企业、科研院所是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和振兴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各级行业组织主要的依靠和服务对象。行业协会虽然没有了行政管理职能,但具有连接政府、引导行业、服务企业会员的独特优势,是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支撑。各级行业组织要牢固树立以行业为根、以服务为本的理念,准确把握功能定位,注重在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改进服务上下功夫。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凡协会能办的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凡是需要联合去办的事情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去办。凡是协会自身不能解决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办的事情,要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寻求解决办法。目前,各协(学)会、事业单位都制定了今年的工作计划,要运用好自身资源,搭建好服务平台,发挥好服务功能。

  中机联已确定今年为“规划贯彻落实年”,提出了重心下移、深入基层、做好服务的工作要求,并根据去年调研中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 通过编制服务手册、加强信息沟通、扩大会员组织和加强典型宣传等内容,努力改进方式、扩大渠道、提高质量,加强服务工作。希望各区域性、专业性协(学)会也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专题调研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发现典型、了解诉求,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调研和工作的情况要随时交流,加强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凝心聚力,共同为行业发展献计出力的良好局面。

  3、加强行业引导,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力求实效。

  转型升级是新一年乃至今后几年全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机联、各专业协(学)会、区域性行业组织及广大企事业单位,要主动形成合力,全力推进。在推进中,要注意及时提供内外部形势环境变化的动态信息,加强引导服务。要注意及时发现推进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快速反映,努力化解。要注意发现和培育行业、企业在实现转型升级中的典型及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中机联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召开行业推进转型升级现场交流会,通过观摩学习、大会交流研讨等形式,树立一批典型,推出一批经验,梳理一些问题,形成一些思路,达到深入推进的目的。

 4、加强基础性建设,夯实根基,提升素质,提高能力。

  行业经济信息平台是服务政府、行业和广大企业、会员的重要渠道。要进一步在健全体系、加强分析、提升质量、及时服务上下功夫,发挥好信息咨询、发展导向、工作指导作用。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体系是实现转型升级的技术基础,经过几年努力现已形成一定规模。要进一步在科技攻关、创新联盟、成果推广、项目评估和健全管理机制上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奖的评审方式、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管理方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平台的服务能力。质量平台服务体系是提高产品质量、推进品牌和诚信建设的重要载体。要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契机,在进一步健全行规行约、改善质量环境、培育认定优质品牌、构建质量预警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标准化工作平台体系是促进产业上水平、对接国际先进产业的重要桥梁。要在完善标准体系结构布局、加快高端与新兴产业装备等高技术含量标准、加快传统产业更新换代标准与加速自主技术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标准制修订上着力,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出新贡献。重大技术装备与专家咨询服务体系,是服务国家重点工程与全国机械工业及会员的骨干力量。要继续发挥优势,紧密围绕中心和会员需求做好服务。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服务平台是引导企业融入世界产业大舞台的重要通道,要进一步在为企业会员提供咨询、开展产业预警、搭建贸易交流平台、开拓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上有所建树。人才培育与企业管理、新闻媒介平台体系是提升行业整体素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要围绕推进专项规划落实,重点在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在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力求实效上做文章,在选树好典型带动全面上做文章,提升行业转型升级的软实力。行业的各项工作都要按照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做好服务中有新的进步。

  5、加强统筹协调,互通有无,携手共进,开创新绩

  机械工业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行业一盘棋,上下同心,携手共进。要进一步健全信息沟通传递机制,运用通讯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形成日常信息常态化传递、重大信息及时报告的工作制度,做到专业、地区、会员之间的信息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做到重大问题有渠道、有反映、有受理,并能及时有研究、有回应、有对策。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学习与资源力量的整合,强化全局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好思路、好经验的广泛传播普及,促进行业力量的整合与资源的合理利用。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创新,注重学习树立新理念、新思维,关注总结新做法、新方式,支持传扬新发明、新创造,共同为行业创新服务贡献一份力量。

  同志们,新一年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与转型升级规划的指导下,机械行业职工一定会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作风,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以全新的面貌和行动,为推进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的奋斗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机械工业的重要批示 下一篇:五大发电集团去年全部盈利 专家指闷声发财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首 页 - 关于协会 - 新闻中心 - 政策法规 - 科技创新 - 会员单位 - 经济运行 - 会展信息 - 最新发文 - 专家论坛 - 名优产品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石家庄市装备制造行业协会 冀ICP备12000570号-1石家庄网站建设河北供求网 河北名企网荣誉企业-河北企业名录已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