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和实施农机国际化策略
理念付诸行动,必须选择和实施策略,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实现期盼愿景。一般来说,有四个方面的策略选择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是市场选择。农机走出去,什么农机走到哪里去?是农机国际化的重大策略选择问题。要有的放矢,找到用武之地。世界几大洲,不同国家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社会政治环境都有差异,对农机有不同需求。农机企业走出去市场定位不能盲目跟风,要找到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着力点。从我国当前农机产品多数还处于中低层次的实际出发,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能较好发挥我国农机出口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是走出去的重要着力点和重点区域。在北美市场,我国的中小型农机产品也有一席之地。
二是坚守原则。我国农机国际化要坚守互利共赢、安全高效原则。我国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战略,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时注意促进共同发展。注意出口与引资、引技术、引智结合,开展双边、多边开放合作。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精神,包容互鉴,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遵守国际规则和双边规则,互相尊重,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济摩擦。主动与中国驻外使馆保持联系,及时主动向使馆汇报,取得使馆的指导、支持和帮助。
三是战略选择。从我国农机企业实际出发,农机走出去不宜与有明显技术优势和实力优势的发达国家农机企业硬拼,而应扬长避短,宜选择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低成本与差异化结合的国际竞争战略。要性价比居优。随着形势发展,低成本优势虽在减小,但在一段时期内仍有优势,要继续在竞争中发挥和用好这个优势。首先要挤进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积累经验,积蓄力量。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要向差异化倾斜,创新驱动,以特取胜,以质取胜。逐渐由中低层次向中高层次进军,稳中求进。在统筹中有重点,抓机遇时善突破。
四是基础建设。农机国际化进程中要抓好建平台(基地)、建渠道、建网络等基础工作。要统筹规划,由点到面,从无到有,逐渐健全完善,循序发展。打好基础,才有发展后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急功近利,基础不牢招致事倍功半的损失。
农机国际化需要探讨、研究、交流的内容很多,还有会展、合作研究、举办论坛、交流互访等诸多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开启了农机国际化进程,在国际交流和市场竞争中,逐渐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国际化中成长壮大。我国农机在国际化进程中步伐越来越坚定、自信、有力。展望未来,农机人必将在全民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做出积极贡献!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努力实现农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