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讯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内地CPI同比上涨2.7%,PPI同比降2.3%。
出口同比增长5.1%,相比6月份3.1%的同比下降有强劲反弹。进口同比增长10.9%,同样远高于6月份0.7%的同比下降。
统计局解读:
文章称,7月份猪肉价格继续有所上涨,环比涨幅为1.7%,但环比涨幅比6月份回落了2.9个百分点;蔬菜价格由降转升,环比上涨2.2%,与今年7月份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有很大关系,上述两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1个百分点。
文章表示,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变化趋势与7月份制造业PMI略有回升较为吻合,表明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举措的政策效应有所显现。
中国银行[0.75% 资金 研报]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解读:
他表示,从分类数据看,7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4%,虽然继续下降,但降势减缓,环比降幅自4月份以来第一次收窄,比6月份缩小了0.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环比自3月份环比下降以来也首次持平。
他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复苏,但通胀仍有抬头之势,因此,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通胀预计进行前瞻性管理。未来,在坚持稳增长总基调的同时,还有要坚持探索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策略。
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他认为,不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大幅下滑。进出口数据向好不会影响决策层对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调整,因为决策层根本没有打算出台刺激经济措施。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解读:
文章称,中国政府正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季度中国经济较上年同期增长7.5%,增幅分别低于第一季度的7.7%和去年第四季度的7.9%。经济学家们也一直在下调对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部分经济学家预计,今年中国政府无法实现7.5%的官方目标,这将是1998年以来经济增长首次低于目标值。
文章表示,政府已承诺将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但也希望推进更广泛的长期改革,促进内需,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而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政策目标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短期的经济增长。
《FT中文网》解读:
文章称,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进出口都大幅上升,这不但打破了之前的预期,还激起人们的希望——中国经济比预期要好。从表面上看,中国进出口数据说明经济比想象中更加健康。进口激增意味着中国并不仅仅是赚世界其他国家钱的“吸血者”,而出口增长则表明其他地区的需求也处于良好的复苏状态中。
文章表示,政府的平衡之术因为一个事实而变得更加复杂,即CPI最近的上涨几乎完全由肉类和蔬菜涨价推动,而这两类食品价格对低收入人群影响最大,在政治上也较为敏感。
文章认为,鉴于生产者价格指数仍然处于下行区间,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加大,因为中国存在大规模的工业产能过剩,并且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然放缓——中国GDP增速已从三年前接近12%的水平下降至今年第二季度更加温和的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