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建议(行业企业可学习参考)
1、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我国装备制造业目前的产业形态是以加工、装配、制造为主体的生产型制造,这种产业形态使产业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此,必须尽快转变为服务在整个制造过程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产品与服务相融合的服务型制造。这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的必由之路,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转型。
我省装备制造业已经对此关注,并做了有益的探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期间将“努力实现由提供实物产品向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由装备制造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的转变”的战略目标,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已从向钢厂单一提供轧辊转变为提供从轧辊供应到维修服务的全程总包业务。
我市企业河北新四达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多年来专注于为矿山专业市场提供重型特种电机及控制系统成套解决方案,目前,正在向设计、制造、销售、在线监测、维修服务一体化的服务商转型。
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建议抓好三方面工作。从我市装备制造业实际出发,一是积极开展各类为客户增值的专项服务、协议服务;二是由提供单机向提供自动生产线和全面解决方案转变;三是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
2、从传统制造模式向两化深度融合转变。装备制造业是吸纳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能力很强的产业,也正因如此,装备制造业才得以不断提升,才能不断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以其高渗透性、扩散性,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以致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则使装备制造业从产品到制造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两化深度融合既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也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在两化融合方面,建议我市装备制造业适时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重视并大力推进装备产品中融入信息技术,使装备产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为此,要加强嵌入式软件和系统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加快产品的升级步伐;二是在装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着力抓好信息技术从设计、生产、管理到营销、服务、培训等环节的集成应用,以取得信息化的应有成效。在此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不断改进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三是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装备制造业的应用,如云计算、云制造、协同设计、协同管理等,着力转变传统制造模式。
3、从低端产品大批量生产向高端产品个性化定制转变。“一招鲜,吃遍天”,这种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时代,已不复存在。低端产品大批量生产,是以过度的资源消耗、环境和生态的恶化为代价的,使装备制造业固化于价值链的低端。市场多样化和产品个性化的需求日盛,产品从低端走向高端,生产方式从大批量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我市装备制造业,虽有一批产品层级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较低层次。还有相当多的企业,无论产品层级、生产技术、管理水平,都亟待提高。
在我市装备制造业这一转型中,建议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注重质的提高重于量的扩张,避免重复建设,不拼总量比特色;二是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研发效率和成功率,形成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三是装备制造企业抓好自己最核心的技术、抓住最关键的业务环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行专业化和纵向集成;四是通过设立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发展高端产品。
4、从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变。产业集聚区是同类企业的扎堆,未能充分显现出集群效应。集群效应的最重要一条是区内企业的交易成本因集群而大大降低。产业集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现象,装备制造业亦是。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的产业集聚区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少产业集聚区面临产业转型的紧迫局面,产业提升的任务十分繁重。
我市装备制造业园区为了实现这一转变,建议抓好四件事:一是建设完善区内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工艺设施,提高区内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二是引导入内企业发展特色、相互配套,改善区内协作配套环境,逐渐形成较合理的产业链;三是政府应集中扶持重点项目,把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对集聚区较强的带动作用。四是加强集聚区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区内企业产业发展的指导。
2014年8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