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样发展的战略构想,是中国和东盟各国家通过经济上的互连,海上丝绸之路与东盟博览会会对中国和东盟机械带来哪些机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朱森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与东盟博览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加深中国各中小企业和东盟之间的中小企业加强联系,沟通、互惠、互利。
主持人:现在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重要特征第三次工业革命会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带来哪些重大的挑战和机遇?
朱森第: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实际上就是信息时代,作为一个信息时代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互联网的总结、推广和渗透,信息化对制造业的发展,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机遇就是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得我们制造业生产的效率更高,资源的消耗,而且可以改善我们的作业环境,作为挑战来说,信息技术现代的发展非常的迅猛,如果我们稍不留意,我们就会被这些新的技术抛在后面,现在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所以我们现在制造业要仅仅的跟着技术的变革,把这些变革的技术应用到制造业里面,使得我们制造业的承接提升、竞争的提升,这样我们中国制造业不光规模总量在全世界第一,而且我们还能够在效益也能够走到前头,这样我们有可能把中国的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
主持人:您怎么去理解由生产型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这样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朱森第:现在的制造业基本上都是要把服务这一块的收占整个销售中的比重逐渐架不,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制造业从原来以生产加工组装为主体这样的制造业,这个制造业我们业态定为生产机制,现在把符合产品融合,把制造和服务融合,把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融合,然后向客户提供不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也包括融合我们思想、感情、智慧在里面的这样一种融合,这样一种产业形态就叫服务型制造业,各国家制造业已经走到服务型制造业,我们中国基本上我会加工、我会组装、生产,把产品提供给用户手里面我们好像完成任务,其实作为整个制造过程来说,前面的设计、创新、策划、方案非常重要,而且这个收入越来越大,而产品提交到用户手里或者服务,包括我们现在远程诊断,远程检测以及各方面本身创造很大的价值,而且用户也非常欢迎,因此这两头是制造业发展过程我们必须要弥补我们原来薄弱环节,使我们原来制造过程从生产加工组装为主这样一种产业转化成服务和制造融合这样一种产业,这个产业是从生产型制造转化称服务型制造。
主持人:广西装备制造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广西目前的这种现状,对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的量化融合能力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朱森第:大概从三个方面去做这样的尝试和努力,广西的制造业确实是中性企业和小型企业比较多,但是也有一些比较大型的,比如说柳州汽车等企业,但是多数还是中性和小型,在信息化时代中小型企业要提高自己的服能力,使得你的产品变成智能化、数字产品,中小企业应该有这样的考虑。第二建议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比如说我们为中小企业提供云服务这样的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不用自己填设备、配备人才,有很多资金通过平台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技术、软件和产品。第三我们要培育一批能够从事信息化应用服务一些提供商,这些应用服务提供商它是专业化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企业,当然我们有关部门出台一些政策来扶持这些提供应用服务的服务商怎么样让他发展壮大,怎么样服务好中小企业,我想光小中小企业通过这样三个途径,我想在这个时代也能提升他的效益和竞争力。
主持人:对于中国和东盟机械方面带来那些机遇?
朱森第:我已经参加过两次,这一次看完了以后,我觉得我们现在国家提出一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样发展的战略构想,这个构想对广西来说是有新意的,同时也是我们中国和东盟各国家通过经济上的互连,通过道路的互通,通过贸易的畅通,通过个别的流通,通过明星之间相互的相同,逐渐加深了,理解,而且通过各种各样经济的措施,然后从经济措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互惠,这样我们中国和东盟国家大家说能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起来,其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化,尤其离不开互联网,这觉得这个中国—东盟博览会跟东盟中小企业结合起来,把我们成功的经验向他们介绍,同时我们利用东盟国家他们的经验带到中国,进行借鉴,我想这个东盟博览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加深中国各中小企业和东盟之间的中小企业加强联系,沟通、互惠、互利。
主持人:在机械这个领域要加强合作的话,还应该要开展哪些工作,或者说要做出那些努力才能实现更好的合作和发展?
朱森第:我们现在在很多地方建设工业园区,这个园区的建设,在中国来说已经做了很多年了,从重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在东盟国家建设工业园区当中有很多经验,使他们少走弯路。同时我们跟这些国家共建工业园区的过程当中,我们一方面可以把我们企业带出去,一方面把成本带出去,一方面把经验和体会带出去,同时我们在这个服务过程当中,我们相应得到一些受益和汇报。另外我们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总体上来说东盟的制造业和中国还有差距,在这样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中国和东盟各国相互借鉴,相互互通有无,比如说我们有一些原材料,一些原始一些产品,这些方面东盟国家这些国家比较多,我们可以进回来,进行深加工,提高它的效益,双方互惠互利。同时我们也可以借用东盟国家他们跟其他国家之间的这些广泛的联系,也可以讲东盟国家跟我们结合起来,我们又可以面向其他地方,比如说大洋洲,比如说走向南亚和中亚。
主持人:今年参加东盟博览会带来那些预期目标,有哪些企业和项目?
朱森第:我们这次中国工业机械工程年会,我们系统的企业,今年展览会中有一个机械馆,这个机械馆里面我们把广西和广西以外双边制造企业组织来参观,激发它当地一些企业的产品和好的服务带过来,同时也起到一个作用,就是这这些产品让东盟国家进一步了解,也扩大了它的市场。这次我们工程机械产品展出的还是不错的,另外还有汽车也展出,每年我们中国工程机械工程学会都组织企业带着好的产品和服务到这里来参观,来扩大跟广西企业和东盟国家的企业交流和合作。
主持人:您已经是第二次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相比前一次有什么样的感受?
朱森第:感受差不多,每年我觉得我们国家的中央领导都很重视,都有高层领导来发表主旨演讲,在传达我们国家在近期当中在整个过去区域的发展和思考,这一次我觉得大家可能更加关注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来的共建,我也听到好一些国家领导人都讲到支持这样的构想,我觉得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两个我们国家提出的战略构想逐渐会得到更多的国家的支持和理解,通过一带一区的建设,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连接起来,然后在这里面做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