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协会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科技创新 经济运行 会展信息 最新发文 专家论坛 名优产品 会员单位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企业、院校新闻
最新发文 
· 转发: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省工业企业
· 转发:关于开展河北省智能制造集成商和智
· 转发:关于评定2021年度省级首台(套
· 转发:关于组织申报2021年度石家庄市
· 转发: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第二批河北
· 转发:关于评定2018年度首台(套)重
· 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机械工业
· 转发:关于印发《2018年河北省工业新
政策法规
· 石家庄市出台《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
· 关于印发《河北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
· 石家庄市出台《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
· 六部门发放政策“红包” 制造业优质企业
· 支持工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汇编
· 关于公开征求《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修
· 关于印发《石家庄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
· 关于开展2020年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
会员单位
石家庄金刚内燃机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
石家庄金刚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是石家庄市装备制造……
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是生产、出口高效节能电机和……
河北九州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九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是国……
石家庄市宏瑞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石家庄市宏瑞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变……
河北新四达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中印两国制造业可以互利共赢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5/5/26 9:01:45 浏览:458次
    制造业是印度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弱点)。印度总理莫迪在2014年9月提出“印度制造”计划,意在加速印度制造业发展。根据德勤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印度目前的制造业竞争力位居全球第四,预计到2018年,印度将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强国。于是,有人提出“印度制造”将取代“中国制造”,中国将失去“硬”实力,印度“软硬并举”将很快超过中国。这样,一些人眼中的“龙象之争”又有了新看点。
    “龙象之争”无从谈起。中国和印度作为两大文明古国,今天都是发展中大国,同为“金砖国家”,地理位置接近,资源禀赋相近,难免被人们进行比较。互学互鉴是好事,然而,过多强调竞争威胁、故意放大两国分歧,则有危言耸听、居心叵测之嫌。事实上,尽管中国和印度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两国选择了不同的经济发展路径。中国凭借工业发展获得“硬”实力,而印度凭借服务业发展获得“软”实力。无论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只要适合各自实际,能够给本国人民造福、利于全世界福利增加,就是好事。中华民族主张的“天下大同”和印度人民追求的“世界一家”、中华民族推崇的“兼爱”和印度人民倡导的“不害”是相通的,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因此,“龙象之争”本就是无稽之谈,而“龙象合作”对于谋求发展更有意义。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当前,中印都面临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中印关系存在实现飞跃的巨大潜力和现实条件。双方应顺应历史潮流和各自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需要,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
    “印度制造”尚需时日。未来一个时期,“印度制造”尚无法取代“中国制造”。一是印度制造业规模相对较小,制造业增加值仅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15%,比例不足中国的一半。二是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三是印度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劳动力素质较低。印度实行精英教育,导致人才两极分化严重,而大部分顶尖人才进入了服务业,人才缺乏成为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又一瓶颈。四是印度工业基础薄弱,很多产品生产还停留在手工制造阶段。而且,工业实力增强、高素质人才培养以及基础设施改善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此外,尽管印度正在为制造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批准通过国家制造业政策,旨在加快制造业发展,然而,该政策的实施受到《劳动法》等的阻碍。尽管“印度制造”崛起尚需时日,但在近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中,两国领导人对当前两国相互投资的积极势头感到满意,中国企业积极响应“印度制造”倡议,印度企业也在中国拓展业务。也就是说,中国不仅不会成为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威胁,而且将为“印度制造”作出越来越大的积极贡献。
    “龙象合作”互利共赢。追溯历史可以发现,印度现代制造业建立的时间其实早于中国。1851年,印度孟买创立现代棉纺厂,比日本早20年,比中国早40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印度的钢和生铁产量分别为中国的8.67倍和6.56倍。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前期,中国主要工业品产量才全面超越印度。今天,印度仍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许多有利条件。有“人口红利”和语言优势作基础,有政策倾斜作保障,印度制造业的大规模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然而,“世界工厂”并不是中国或印度的最终目标。今天的“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型;如果未来印度制造业发展起来,形成“印度制造”后,也必将走向“印度创造”。习近平同志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中提到:“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双方应该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我们要推动中国向西开放和印度‘东向’政策实现对接,打造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生产基地、最具吸引力的消费市场、最具牵引力的增长引擎。我们还要扩大投资和金融等领域合作,实现双方务实合作全面发展。”可以说,无论从印度承接中国制造业转移的角度,还是从两国共同迈向制造业强国的目标来看,“龙象合作”才是中印两国最有利的选择。
    中印两国,人口加起来有25亿多。中印用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中印携手合作,全世界都会关注。作为拥有2000年友好历史的两大邻国,推动更为密切的“龙象合作”具备天时地利。从去年习近平主席访印到近日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这一系列高层互访表明“龙象合作”将更广泛深入地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印两国作为拉动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只要秉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龙象合作”一定会实现互利共赢,并对区域乃至整个世界带来积极影响。卢 岐 张曙霄
上一篇:机器人为广东制造带来新机遇 下一篇:打造中国装备新名片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首 页 - 关于协会 - 新闻中心 - 政策法规 - 科技创新 - 会员单位 - 经济运行 - 会展信息 - 最新发文 - 专家论坛 - 名优产品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石家庄市装备制造行业协会 冀ICP备12000570号-1石家庄网站建设河北供求网 河北名企网荣誉企业-河北企业名录已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