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落下的生产进度抢回来
——我市装备制造企业复工复产见闻
3月11日8时,中车齐车集团石家庄公司地铁总装车间员工张卫东换好工装,在手机上填写完成健康日报后,走进总装厂房,登上地铁2号线在线生产的车体,和工友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偌大的厂房内,一切紧张而有序。
从2月24日开始,该公司在做好全面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恢复了地铁2号线车辆的生产。“一个月后,公司还将同时投入地铁3号线生产后续订单的技术准备工作。”公司生产项目部经理李志勇坚定地说,他们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加班加点也要把因疫情延误的时间抢回来,高质量完成车辆订单,按照合同如期交付用户。
一手抓好防疫,一手抓好复产达效,和中车齐车集团石家庄公司一样,眼下,这种紧张有序生产的景象已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企业的新常态。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规上装备制造企业绝大多数已复工复产,有的企业正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有的则根据市场行情,稳扎稳打,想方设法把落下的生产进度抢回来。
在位于鹿泉区的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生产人员(除隔离期)到岗率已经达到100%。走近智能高速表贴流水线,一片繁忙景象。“这台机器每小时能完成21万个焊点,一天的工作量是几百万片元器件,相对人工而言是天文数字。”电子车间生产主管王志鹏指着一台高速贴片机说道。
通过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快速复产达效,激活发展新潜能。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像科林电气这样智能制造落地实施效果较好的企业,也在疫情中显现出更强的抵抗风险能力,在应对人员短缺、换型转产、产业链供给不足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据介绍,该公司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开发的“智慧园区管控平台”“工业企业分表计电环保在线监管平台”,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以机器人、大数据、物联网为方向的“科林智控”“科林云能”“科林物联网”等一批高技能孵化企业,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受疫情影响,企业复产达效过程中面临着用工缺口大、物流运输不畅、成本增加等困难;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企业,因为产业链条长,用工多,有序复工尽快达产的背后,更是离不开来自各级部门、园区的贴心帮扶。
在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辖区119家企业全部落实了分包领导和责任人员。一方面严格督促企业落实各项防疫防控措施;另一方面,积极协调解决企业防疫物资、人员返岗、用工需求、政策推送等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目前,园区企业已全部复工,已开工企业返岗员工达1.3万人,返岗率达64%。
为进一步推进企业复产达效,藁城区张家庄镇成立了战时应急指挥所,组成20个工作组深入企业,帮助企业招工,为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员工和车辆通行发放“绿卡”,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企业融资授信贷款提供帮助,实施“一企一策”“一‘难’一策”,全力以赴保安全、促生产。
|